龙永图:户籍和土地改革将成发展最大红利

2013年03月30日06:39  荆楚网-楚天金报

  楚天金报讯 “新国五条”颁布后,商业地产市场会否取代住宅市场、成为最热的投资领域?我国推进城镇化,如何促进经济发展、改善人们生活?电商的壮大,实体零售商场真会沦落成“试衣间”?昨日,由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发起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联合主办的“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13(第十届)年会”在汉举行,各界嘉宾针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。

  原商业部部长、中国商业地产联盟主席胡平,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、20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龙永图,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,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等嘉宾出席了论坛。“改革红利与中国经济驱动力”、“中国城镇化与商业地产的协调发展”、“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预期”等主题演讲,紧扣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。

  在昨日高端对话和分论坛环节,针对“电商能否取代传统商业”、“商业地产是否存在很大泡沫”等热门话题,凯德中国商用首席执行官骆伟汉、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平、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、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等近百名企业家现场交流;司马南、水皮、袁岳“三大财经名嘴”同台“PK”,精彩观点频出。

  据悉,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,已是目前国内商业地产界层次最高、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广的行业年度品牌盛会。

  中国城镇化

  未来20年发展最重要的动力

  龙永图(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、20国集团研究中心秘书长)

  “中国经济还能维持20—30年的高增长速度。这不仅是因为有这个可能,也因为中国需要这样高的增长速度。”龙永图在论坛上如是说。

  龙永图分析,这首先是国情决定的。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发展是第一要务,中国必须保持一个高的增长速度。其次,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,为了生存和发展,必须要有一个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、高的发展速度。就像台风来的时候,猪都会飞起来,国内经济就要像台风一样刮起来。第三是,中国确实面临着许多对内,特别是对外的挑战,只有发展,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
  过去30多年,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,我们享受了改革的红利。而未来20—30年的发展,更需要改革的推动,其中城镇化是一个最重要动力,这个动力必须由一些重大的改革来激发。一个是城市的户籍改革,一个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这两项改革的意义像当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、农民工进城一样,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红利。

  改革还会激发其他现有的红利。比如,目前人口红利面临消失,但如果成功进行户籍改革,使农民工在城市停留的平均时间由目前的7年达到14年,那么,劳动力的供给可增加一倍。再比如,现在75%以上的农民工都是初中文化水平,如果能在农民工教育上进行一次重大的改革,那么,优秀劳动力的供应又可以大大提高。还有资源红利,只要对国有企业改革,甚至政府进行改革,资源利用效率就会成倍的增长。所以,改革是最大的红利,是我们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驱动力量。

  龙永图认为,今后20—30年,要让老百姓能够实现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,就需要继续实行改革,在这样一个改革进程当中,各行各业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
  湖北城镇化

  应提高三四线城市吸引力

  辜胜阻(著名经济学家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、民建中央副主席)

  辜胜阻也对城镇化的作用给予了肯定。他认为,新城镇化是最大的潜在内需和持久的动力,它不仅最大,而且持久,“至少是20年,能够维持7.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。”

  辜胜阻说,城镇化肯定是商业地产的重要推动力。在商业地产领域非常重要的,是要看到城镇化为商业地产提供了重大需求,但同时商业地产要防止投资的泡沫化、同质化和边缘化。他同时提出,商业地产当前要注意开发模式转型、融资渠道转型、运营方式也要转型。

  湖北推动城镇化有什么优势?针对本报记者的这一提问,辜胜阻说,他曾在湖北的六个地方走访过,湖北的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一个特点,就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不多,但与江西、湖南不一样,这些地方的城镇化率稍低一些,另外,湖北转移市民化的成本,没有那些大城市、超级城市那么高。这是湖北推进城镇化的一个优势,现在关键是进一步提高三线城市、四线城市、县城的吸引力,“我极力主张更多的人口通过就地转移来推动城镇化,这可以避免异地转移所带来的代价,大家看到的春运,是交通不堪重负,而现在看不到的,是异地转移导致数以千万的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,这个代价太沉重了。”辜胜阻说,如果通过就地城镇化,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。市民化非常重要的是稳定就业、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安居,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,只有城市户口的居民,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市民。

  辜胜阻的结论是,市民化等于稳定就业、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安居。而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是产业支撑,人口的聚集,才能带来商业的繁荣,有这三个要素,商业地产的前途才会光明。

  房地产

  让百姓买得起房不能仅靠调控

  陈淮(著名经济学家、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)

  作为住建部政策研究员,陈淮最绕不过去的问题是“调控下后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是什么”。

  对此,陈淮认为,调控就像爸妈操心孩子的恋爱,“不让早恋不让网恋,但是从来没有不让你恋。”调控只是调整不合理的、投机性的住房需求,正当的住房需求并不受影响。

  陈淮认为,未来10到20年,房地产业是没有争议的中国支柱产业。之所以是支柱产业,不单指的是房地产业能带动若干个行业,而主要是源于三个方面:一是城市住宅建设的规模、速度和质量,决定了中国未来10到20年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。其次,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地位,是符合百姓消费结构升级的客观规律的。衣食满足之后,人们的消费结构需求升级,自然转向了住、行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房地产业就是支柱产业,不管宏观调控与否,都消灭不了任何一个在消费结构升级驱使下的需求。陈淮打了个有趣的比方,一个城市居民对房子的需求,不会因为调控就会减少,这就跟城市的男青年要娶多少姑娘一样,不会因为调控少娶一个姑娘。

  最后,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还关乎人们对财产的追求。收入提高后,百姓需求从有更多的吃穿向有更多的财富转移,而房子就是普通老百姓重要的财富。人们对房地产有更多的指控,却可能没意识到,房地产让其踏入“有产一族”。

  既然大家都追求“有产一族”,大多数老百姓何时买得起房?陈淮认为,这不是宏观调控就能实现的,而是靠逐年累积的买得起房的人比重不断地增加来实现的。现在我国有25%到30%的人买得起房;经过20年的努力,使这个比重提高到50%到60%。

  陈淮还认为,让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仍要靠改革,打破现有机制对房地产市场中土地、资金等要素的约束,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,满足老百姓改善住房的客观需求。

  会场传真

  “娃哈哈”进军商业地产 五年内筹建百座商业综合体

  昨日,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,因临时有事未能出席此次论坛,但该公司副总经理宋青青带来了他的书面观点:决定走多元化经营道路,进军商业地产领域。

  宋青青转述:“一个企业搞多元化,一要看是否有需要,二看是否有能力,三看是否有机会。而当前的娃哈哈搞多元化,是既有需要,也有能力,也有机会。娃哈哈选择商业零售行业作为第一步,主要是因为当前商业零售业挤压利润的情况比较严重,我们想通过自造平台来改变这个情况,重建合理的厂商关系。其二,娃哈哈对渠道的掌控也是成功秘诀之一,我们发展一点自己的零售网络,也可以保证我们自己的安全。另外,娃哈哈零售市场,主要想搞规模经营,连锁经营,全方位地满足老百姓的各种需求。”

  宋青青还透露:“现在全国不少地方政府都欢迎娃哈哈去投资商业,愿意提供优惠的政策条件,今年我们除了会在长沙、株洲落实几家敲定的商场之外,还会再开设几家商场,三到五年内会筹建100座商业综合体,打响我们自己的品牌。”

(原标题:城镇化是未来20年 发展最重要的动力)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乔晓阳:不许对抗中央者任香港特首
  • 体育广东4-0横扫山东夺CBA第8冠 易建联MVP
  • 娱乐女星频陷整容疑云:锥子脸才敢混娱圈?
  • 财经美素丽儿奶粉疑掺过期奶粉 法人被刑拘
  • 科技深圳IT制造晴转阴 大企业裁员潮来袭
  • 博客区志航:10年前帮彭丽媛与“例外”结缘
  • 读书叶永烈揭秘陈云起伏一生:他影响了中国
  • 教育逼疯老师的作文:写挫折让家人去世(图)
  • 育儿北京10所名小学幼升小面试题大汇总(图)